这一栏啥也不让老子写

鲈鱼堪脍(摆烂ing)

【太岁完结长评——谁为表予心】

这是一篇写了很久的长评。本来打算尾声卷开启之后写的,但是等来等去就是不见,加之高三变数太多了,要写的东西又可能有很多,遂每得闲时就写上几句,也好赶在完结时完成。

(事实证明还是要靠临时爆肝(╯‵□′)╯︵┻━┻)

全文9.2k字,要有耐心哦~

(没想到我大学还没上先写了篇论文)

-

Chapter1——小标题解析

我能体会到,追文的心情和直接看完结文是不一样的。

甜甜的一些作品中,章节标题都很有深意,也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有匪,双无,默读,残次品均在此列,但相对来说,不会那么容易引起关注。太岁作为我追的第一篇文,每每在打开目录时,目光都会不由自主地落到排列齐整的标题上。

很显然,太岁的标题,每一个都是很精当的。实时评论中,对它们的揣摩有很多,有一语中的,也有南辕北辙的,却不失为追文的一大乐趣。而今,完结之后,再回顾这一连串脉络般的标题,故事的梗概也就十分明晰了。

开篇名为夜半歌,锦绣丛中长大的金平纨绔奚平以荒唐的姿态登场,菱阳河边粼粼的夜色纸醉金迷一场,便在一个小小歌伶的哀怆挽歌中落了幕。将离这个人虽然早早退场,可她留给人们的记忆是浓墨重彩的。“大火不走,蝉声无尽,宁死霜头不违心”,这句话在奚平自己并不知情的情况下,随着那个随晨露而去的痴情女子一滴心头血深深扎根在了他的骨肉里。天道后的鬼影悄然露出了爪牙,而此时,繁华场里的人们对此还浑然不觉。

龙咬尾,不显山不露水的周楹将温文尔雅的面具撕去,让人得以窥见那魔物黑沉沉的眼睛。可惜,机关算尽太聪明的人总是欠缺了点运气,翻云覆雨的恶蛟一口咬在了自己柔软的尾巴尖儿上。奚平也抹去了膏粱纨绔的伪装,展露出他胆大心细的那一面。读者为他几次三番心惊胆战,而彼时的他也以为,和一个被人利用了一辈子的可怜虫斗智斗勇,就是此生最难捱的时刻了。别人精心安排的“天灾”下,他们兄弟俩算无遗策,却仍然掀起了意料之外的风波,阴差阳错地推动着奚平地走上了那条荆棘密布的藏污纳垢之路。

琼芳瘴,章节短小,起到的作用则是过渡和衔接。琼芳瘴一词,我理解的有两个含义,其一是灵石矿上致幻的石雪,暗指火灾真正的起因,为魑魅乡的乱局埋下伏笔。其二则是象征着奚平在飞琼峰上度过的短暂也是最后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惹人沉醉,却再也回不去。奚平机缘巧合下成了万人眼热的飞琼峰首徒,通过半具阴魂不散的隐骨与一个困苦却倔强的少女紧紧相连。雪酿招致的祸患引燃了城西的大火,也燃起了两个少年人心中的血气。他们从不同的道路,无知无畏地踏上前往魑魅横行的百乱之地的路。可他们不知道,先前窥见的不过是一个巨大阴谋的冰山一角,而撞破这个阴谋的他们的人生自此被毫不拖泥带水地劈开,灵山叛逆的种子在这里悄然扎下了根。

魑魅乡,奚平和庞戬一道,在和假圣女阿响的“里应外合”之下,将二百年来藏污纳垢的历史揭开了一角,仅仅一角,就足以触目惊心。这里横行的是啖肉喋血的不仅仅是魑魅魍魉,更有钟鸣鼎食之家的“上等人”。奚平假意周旋其中,然而终究是未知全貌,阴差阳错地在东海掀起返魂涡,误入了周家八百年的歧路之始无渡深渊。

山陵崩,崩塌的不仅仅是周氏的代代癫狂,更是天道粉饰下的太平。行至末路的太明皇帝周坤扫清了朝野上下的沉疴后,似有释怀,将周家以身饲虎的真相和盘托出,而后这个老疯子便在天劫下大笑赴死。奚平在返魂涡下初生牛犊不怕虎地为了周楹的灵骨炸死心魔,强行筑基,接受了不驯道的传承。支修察觉到奚平身处险境,不假思索地赶赴东海,却机缘巧合地在暴怒的海浪中直面群魔之首,绝境中窥见天道帷幕下的一丝端倪,剑意生变,触及蝉蜕境。劫钟示警,玄隐三大长老齐聚于此,救下支修,而后以“苍生”为由,将奚平与群魔的真相一同埋葬在无渡海。

不平蝉,早已不是当年安乐乡里可悲可憎的小小邪祟们,而是更多在乱世里命如草芥的人们。只剩下一缕神识游荡了五年的“太岁”奚平在周楹一手建立的开明陆吾和孤身一人在闯荡得变得老练的阿响的推动下,终于想起来恍若隔世的过往。他方才苏醒,就莫名其妙地被卷入了第一个打破天规,甫一出世便妄语惊人的升灵邪祟秋杀的谋划里。陶县的蝼蚁们岌岌可危时,奚平下意识地挺身而出,和这些“不平则鸣”的草芥一同将陶县渡回人间,这也成了他走上真正的“太岁”之路的起点。

—————此处有条分割线,因为本来想用长评的形式把剧情捋一捋,但现在既然肝了时间线,后面就着重说理解,不会特地带着剧情一起写了————

羁旅客,一听就关乎亲人间的生离死别。奚平和周楹这两个晚辈,一个被与群魔共同埋葬在海底,成了不可被人知晓的禁语,一个心结难消,于是近乎自虐地放逐自己于无关悲喜的荒原。可是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生死从来不等人。奚平远行归来,只来得及听祖母嘱咐最后一句,周楹更是归家已晚,无缘得见。乱世里的儿女私情安不断人肠?

化外刀,当时这个标题出现的时候,大家还以为会是明晃晃的大刀,然而后来证实了并非如此。化外,显然指的是破法镯。这里的刀,很意外地就是字面意思,是指破法落到奚平手上时,成了他和周楹蓄力的得力干将(bushi)。奚平凭借破法的神奇操作,完成了看似不肯能的目的,给四面起火的天道添了一把柴火。

永明火,指的自然是惠湘君留给后人的化外炉心火。她在洞悉一切之后,没有贸然将天道倾覆,而是为后人留下隐晦的指引后,以身为薪,为后人燃起了革命的炬火。濯明作为被诅咒的顶级灵感者,大概也是为了追求一个答案,才会执意要将永明火握在手中吧。

风云起,是对八年间这个世界风起云涌的局势的整体描摹。南海野心家们的齐聚,虽然以一场闹剧而收尾,却更是点燃了本就紧张的形势。各方势力沉入暗处,酝酿着下一次风浪。

镜中花,则是有着多重内涵。飞仙兰寄托的爱情和守护,人间行走留在桃花源里的亲情,通天的大道与太上忘情的圆满……统统只是欺世盗名的骗局,看时繁华,却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场,终不得长远。

圣人冢,灵山隐藏在重重帷幕后真实面目被揭去了遮羞布,从来没有什么大道,灵山不过是羽化无尘而去的圣人的坟冢,一代代死去后归于灵山的修士,也都成了久留人间阴魂不散的石头。

有憾生,是谢濋的有憾生,周楹的有憾生,祝兰泽的有憾生,亦是太岁中无数有名无名者的有憾生。人的一生焉能无憾?《恨赋》中说:“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逝者已矣,生者却总是意难平。

(对于“有憾生”的群像观的长评我追更时发过,指路230章有憾生四十二,这里p不赘述了)

总体来说,堪称草蛇灰线,一脉相承。

_

Chapter2——关于太岁中的意向

【全文中心——蝉】

本文中,有关“蝉”的意向如下:

1.第一个出世的升灵邪祟——秋杀,晚秋红

2.第一座灵山之祖,顺应民意的昆仑剑宗并没有像其他几位圣人一样成为道心的容器,其剑名晚霜

3.“大火不走,蝉声无尽,宁死霜头不违心”自开篇夜半歌就出现了

4.太岁的信徒号称不平蝉

5.修士开始融入灵山,能够部分代表“天意”的境界叫做“蝉蜕”

6.奚平成为“太岁”的起点,关乎一个平凡的不平蝉——名字叫做魏诚响

这些细节的出现,应当不是巧合。本长评的标题也由此而来——出自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那么,“蝉”代表着什么呢?

古人认为蝉栖于梧桐,饮露而生,因此蝉也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声”就是歌颂蝉的名篇。我认为,这个含义可以对应本文中的第一层内涵——灵山体系中的“假蝉蜕”。

正统玄门向来认为,升灵是九霄云上人,而蝉蜕已经不再算人,而是神灵一般的人物。因此在凡人心里,他们就是出尘的、蜕去世俗的外皮的“蝉”。(显然这层含义下,“蜕”是动词)

然而,正统的修士蝉蜕后,会成为灵山的傀儡,他们的思想感情也很大一部分不再属于自己,而是灵山意志的反映。也就是说,他们自以为追求大道,得到了“天道”的内核,其实却已经成了徒留人间的行尸走肉,与蝉从泥土中挣脱后慢慢朽烂的蜕皮无异。这也对应着文中所说的“假蝉蜕”,这是第二层。

而在太岁里,无数凡人和半仙,乃至几个境界高上一层的领导者构成的民众群体被称为“不平蝉”。这里面既包含了被愚弄的假太岁梁宸收买的无知信徒,也包括奚平入不驯道后,在他的推动下意志觉醒的真正革命者。他们的初衷相仿,以“大火不走,蝉声无尽,宁死霜头不违心”为信条,为自己所受的不公而鸣。区别在于,前者只是被蒙蔽的少数做出的垂死挣扎,后者却是真正能够推翻这个世界的天道的。

不平蝉,不平则鸣,这是原文中对他们的描述。“不平蝉”这个名词的出处或许是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而“不平则鸣”恰好也是韩愈的一项主要的文学主张。天道叵测而偏私,于是在千百年的压迫后,有人撑开了一道罅隙——秋杀继承惠湘君遗志,成为第一只破土长嘶的蝉。尽管如同她的名字一样,她的声音是那么的短暂,却在她坠落在秋风里后,成为了振聋发聩的绝响。于是,深埋泥土中千百年的蝉雨后春笋般蜕壳出世,向这腐朽的世道发出了嘹亮的征讨。他们要的是人间,是太平,是不为任何神鬼操纵的真正的天。

而更妙的是,这些“蝉”纷乱不一的声音却是由一个从曾与之对立的阶层里走出的“不平蝉”赵檎丹汇为一处,成为了铿锵的最强音,真正呼应了“不平之鸣”的文学观。由此看来,尽管在本文里草报并不是什么正经的“文章”,但亦是“文为不平而鸣”的一个照应。这是“蝉”的第三层含义。

名剑晚霜和故事铺陈开的这个年代相距太久远了,似乎并没有很大的关系。按照我的理解,剑宗一心为民,开山立派,本应泽被后世万万年,不料灵山却走了岔路,反而成了人间的囹圄。于是,当天道的“晚霜”落下,人们被迫钻入地底,噤若寒蝉。

至于魏诚响,很久以前的前文有姐妹联想为“未曾想”,倒也不是说不通,但我认为多少有些牵强,因为阿响这个人物在太岁中担任的角色,显然和这个联想没有太大的关系。对于初出茅庐的奚平来说,她是第一个曾把希望寄托给他,把他当作“太岁”的不平蝉,也是第一个让这个没心没肺的纨绔少爷亲眼目睹民生多艰的人,在无数次千钧一发之际以一蚁之力挽回了局势。可以说,她是一手促成奚平踏上太岁之路的那声鸣响。

“诚”是真实,“响”则是咏蝉诗中常用的字眼,如“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阿响作为特别的一只“不平蝉”,其名的含义大抵如此。

【其他】

1.奚平,字士庸

这是一对十分显然互通的名和字,在尾声卷里也有正式揭晓。在天道下深受灵感诅咒的奚氏一脉人丁稀少,永宁侯爷却不甘于此等命运。在得到来之不易的儿子后,更是怀着拳拳之心,“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在人间做个锦绣丛中的富贵公卿,无病无灾地虚度过几十年便好,永远不要踏上那条通天的歧途。

2.百乱民黎满陇,字阙如

我本来不是什么考据党,然而巧的是,前几天读评传的时候刚好看到《说文解字》中的一句话:“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意思是对于那些不知道的,就暂且存疑吧。

百乱民缺灵魂短智慧,尽管不解太岁用意,却会搁置疑问,尽心竭力地照办。两百多年以来,没有人把他们当人看。因此,当他们被平视的目光注视时,便会肝脑涂地。

此外,因为我本人从南海秘境发现三日梦草和没有绵龙的时候就在不断地进行一些猜测,虽然没贴上边,但是自己的确是越想越心惊,后面二三十章一直都在纠结于这个问题。而后再看南海秘境里的黎阙如,在行文中留下了一个巨大又细思恐极的未知,“阙如”这个表字竟微妙地重合了读者的心理,也是很有趣。

至于“满陇”,大概是被诅咒的荒芜之地的人们最朴素的愿望吧。

3.第二长老祝兰泽

“兰泽”这个词,给人的第一印象,大概很容易联想到屈原香草美人的传统。

在屈原的笔下,丛生香草的水中小岛是最为洁净美好的地方。他“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兮”,只恨众芳芜秽,灵修浩荡。而祝兰泽铸剑立心,几百年过去,心剑始终为黎民而修。只是他太赤诚、太美好,不曾想身侧是蔓生的恶藤杂草,终于无声无息地凋零在了天道的泥沼中。

屈原殉了牵肠挂肚的却放逐了他的故国,祝兰泽大概也算殉了守护了几百年却蒙蔽又背弃了他的人间。

4周雪如——未竟之憾与“无憾”

周雪如这个角色,只存在于寥寥几笔的旁人回忆里,哪怕是以端睿大长公主的身份出现,也着墨不多,却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如当年那个伶牙俐齿博得满堂彩的,跳脱又俗气的小公主。

她是戏言中玄隐四大憾里唯一未曾破除的一憾,是周氏八百年来唯一一位没有被埋葬在无渡海祭坛的先天灵骨,最终却阴差阳错地回到了这里,与走了歧路的后辈们殊途同归。

她的本命法器名曰无憾,大概是因为,在她心里,她的道不叫清净,而名为故国。

5.道心——主观唯心的枷锁

道心的实质在圣人冢章就已经揭晓,而尾声卷更是连来龙去脉也水落石出。因此,我们也可以确定,立意中“革主观唯心主义的命”,基本也可以等同于“革正统天道的命”,或者也说是“革道心的命”。

而现在回顾前文,其实道心这个反面的设定,在开篇就已经初露端倪了。

·修士大能可以将自己的道心传给后辈,而对自己的修行没有影响。

·修士身殒,道心可以流传后世,被后人继承。然而,道心一旦破碎,修士定然无法存活。

单看这两句描述,感觉其实有点奇怪——第一句似乎表明,道心不太遵循能量守恒定律,不像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物质。而第二句更像是在描述一种与修士身家性命绑架的物质,甚至比修士本人还要重要和金贵。毕竟修士的生死对于道心来说没有任何关系,而“道心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如此看来,分明是修士在追求大道长生,修的根本却是那颗道心,这点和传统的修真文便截然不同,也无怪乎修到最后,人人都成了道心驱使的傀儡了。

而直到道心的由来揭晓,我们可以发现,其实道心不过就是人某一瞬间的执念,被绵龙心赋予了形态,具象了出来而已。

可是,有道说:“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人不是凝滞的水波,无事尚且要生非,又怎么可能抱着曾经的一个念头求得长久呢?几百年光阴漫漫,走得越远,越会发现曾经自以为坚如磐石的念想摇摇欲坠。

至于那些继承前人道心的修士,更是削足适履得可笑。出于己心尚且能够坚守,从他人那里邯郸学步来的东西,只会让人连自己的本心也忘了。

因此,这种形而上学式的“道心”亦是在告诫我们,不要困在过去自己的执念中太久。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

Chapter3——关于立意

算是老生常谈了,不过完结长评里不能少了这一部分。(很多取自以前的长评)

首先,是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革命?

如果人人都是天道下浑浑噩噩的蝼蚁,谁成了道心的容器,谁又是灵山的傀儡,有什么关系吗?

可是正如鲁迅所说,惠湘君是那个惊醒了一室囚徒的人,他们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被惊醒后,反而为此而悲哀,仿佛是做了件坏事。可是既然有人苏醒了,你就不能说没有打碎这囚室逃出去的希望——于是,奚平、支修等人接过了这位独行的先驱留下的火种,开始了与压在头顶的这一方囹圄的抗争。

如果支修融入灵山,奚平屈从天命,安于这桎梏下的生活,他们会怨愤难过吗?自然是不会的。可是连自己都思想感情都失去了,这样的大道长生又有什么意义呢?那些被惊醒的人又当怎么办呢?

而在这些被惊动的人们看来,与其浑浑噩噩而死,不如做一只破土长嘶的蝉,见过了天地真正的模样,而后无憾地坠落在秋风里。

太岁中的人们面对的与其他文中都截然不同。当“天”的幕后是欺世盗名的心魔,仙山是圣人的坟冢时,最大的反派不再是某个可怜可恨或者贪心不足的妄人,而成了看上去牢不可破又参悟不透的“天”。

这天强大,充满压迫感,却并不公平公正。它也会被私心所控,也会妄图唯我独尊……也会在黑压压的蝼蚁和罕见的能看穿真实的人面前恐惧,也并非不可悖逆。

所以,这场革命是一群不肯屈从的人们与天抗争的故事,因为在很久之前,这些深埋地底的不平蝉曾经亲口说出过他们的心声,意念盖过升灵,哪怕诸天神魔到此,也不可匹敌。

他们说——

“太岁,我们要人间。”

(对于“主观唯心”的解读见前文“意向”-【其他】中的“道心”部分)

-

Chapter4——(个人认为)小岁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这篇文开创了很多先河——是甜第一次写无cp文,第一次写得这么长,第一次构造一个无比复杂的、近乎堪比真实世界那些纷乱关系的架空世界。她一向不囿于题材、视角和立意,敢于不断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每一篇文都会有自己大胆创新之处,而这一点在小岁中尤为明显。

从预收开始,就是极其老练的近乎史家独白的口吻,而后剧情徐徐铺陈开来,在我看来一直到化外刀之前,节奏都近乎完美。而后,风云起到圣人冢,乃至有憾生的前半还较为简单明了,一般不会引起争议。会让一路追更下来的读者可能会有些吃力的,我觉得是化外刀,永明火和有憾生后半。

化外刀其实尚可,破法太岁琴实验是完全现场得来的设定,但是一来这波操作在后文也经常使用,二来奚平被封印之前只是个常识都没有的小弟子,修为是极短时间内被拔苗助长上来的,而彼时他也才苏醒,冲破禁制,熟悉自己的“新”境界,这个时候出现新设定十分合理。后来和余尝的斗智斗勇中他凭借预先埋下的棋子逼得余尝节节败退,看得人好不刺激。但紧接着就是永明火,相似的历史,就难免让人的兴致有些再衰三竭。

而且,永明火中的斗法可比化外刀还要复杂,并且永明火的逆风翻盘操作实在有点多。虽说前文也有伏笔,但要么太浅不甚明显(如奚平吞下去的树种),要么在转折处过于突然且和表面局势差别有点过大,略显夸张(虽然有周楹场外指导)。其实仔细想来问题并没有那么大,但给人的冲击力不小。

镜中花和圣人冢那里因为事件虽然波折,但是主体比较简单,而且不涉及过多势力和鬼胎,也比较容易懂,节奏也并不显得很紧张,以至于很多读者都忽略了那么多事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而且这里灵山的本质初露端倪,令人细思恐极,渲染得可以说很到位了。

有憾生其实在我看来也没有什么大问题。有的读者可能会觉得南海纷争处前后剧情不太连贯,经常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其实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布局、势力复杂交错,需要对形势有一个大概的把握,才能比较轻松地理清文中各方势力的意图。此外,那一段时间甜有些忙,时不时请假,加之一章只有短短三四千字,很容易让追更的读者认为赘笔偏多,叙述没有重点。但事实上,如果在完结之后一气呵成地读下来,就会发现此处繁而不乱,堪称铁血剧情党的福音。当然,节奏还是很快的,如果这里的剧情线能够适当调整一下节奏,或许会更好。

此外,有憾生最大的问题,在我看来不是节奏,而是前后的割裂感。有憾生相比前文实在是太长了,前半部分主要是周楹出使昆仑,身入无间镜,奚平与谢濋搭上线,侧重交代北历主要人物的背景和态度,以及南大陆各势力的密谋,渲染风暴前夜的氛围。后半则是简洁明了地大打出手。并且,结合我前面长评的分析,虽然“有憾生”可以概括为太岁众人的群像,但在这一卷里显然落在了谢濋身上,而谢濋的故事在后半段才展开。因此,我认为前半段完全可以用另一个小标题来引导。

至于尾声,给人的感觉有些仓促。虽然剧情确实已经水落石出,但还是让大家都猝不及防。我想,大概是由于前面埋下的伏笔一次性揭晓的原因。例如,在南海纷争前秘境里的百乱民就发现了绵龙和三日梦草的不正常之处,而我也一直带着这个疑问看完了二三十章,而后猝然回收填坑,的确可能节奏快了些。而且甜一向喜欢把尘埃落定之后的事情放在番外里叙述,主线内容完成正文就算结束,这也是一个原因。

另外,感觉很多设定其实还可以展开叙述,譬如上古魔神永春锦、望川的工作原理……都会是对世界观起到锦上添花作用的点。奚悦的扫前尘似乎也并没有起到任何情节上的作用,不知道在番外里会不会有所提及。

-

Chapter5——一些其他的零零散散的感想

到目前为止,太岁应该是世界观最为完整也架构最宏大的一篇了。并且难能可贵的是,在宏大的前提下依旧保持了细节的生动和丰富。比如,设定中如今已经有所展开的三国的风俗和地域特色。这一点除了各自的统治阶级构架各有不同,在其他方面有所体现,像文中分别写到的三地的民歌。

“菱阳卫,菱阳卫,祥云高飞,银月下坠,朱门饮雪,穷鬼烂醉……”(宛)

“峡水长,长断肠,江风不解楚陵荒。楚陵荒,云山万顶影重重!不到午时不见光……(楚)

“拾起我兄弟的骨,还给美丽的珍珠,珍珠啊,请不要哭泣,织一双手套吧,让我举起兄弟的刀……”(蜀)

南宛地势平坦,是块奢靡的宝地。宛人自诩高雅,讲求含蓄和平衡,仿佛骨子里刻的就是高人一等的繁文缛节和缙绅风度,也是其他国家的“上等人”们邯郸学步的对象。因此哪怕是街边乞丐的歌也要合辙押韵,对仗工稳,字里行间都是与自己无关的南朝式的的靡靡之音。

楚国礼崩乐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却也是更为自由的土地。楚地多峡多江,重峦叠嶂,隐天蔽日,孕养出无数自然山水洗练出的浪漫的山野村夫。江上的孤舟渔父渔歌欸乃,声调悠长而浑厚,尾音随江水而泛起涟漪,一派川地风情。

蜀国多岛,两族族人共治海岛却又分庭抗礼,由于种族观念很强,逐渐同床异梦。蜜阿人崇尚自然,热情奔放,对读书并不重视,因此他们的小调既直白悠长又热情大胆(毕竟很多地方都要避嫌,不会直接安慰战死沙场的战友遗孀)。而由于修翼人的排挤欺压,蜜阿人同仇敌忾,不惧生死,也有些《诗经·秦风》的味道。三国的民风各有各的味道,国情也各不相同,却是一样的鲜明。

这等的真实和细腻,完全可以说是甜笔力的又一大进步。

此外,本文中可谓处处都是伏笔。当通读全文后再回头重温前文,你会惊奇地发现,其实后文中的许多内容,却偷偷地从前文中冒出头来。

回环勾连,仿佛一刻不停的时光齿轮,奔流而不息,令人击节赞叹。

Chapter6——关于结局(这一条是看完尾声临时加的,我心真的好痛QAQ

看完可能会emo,慎之!)

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悠悠百年,天规一泻千里,修士退为凡人,仙山无声无息地散入大地,将几千年的煊赫与寥落尽数还给人间,还给它们原本的主人不知多少代的后裔。化外的天水落石出,人间不再有神与魔,只有奚平自己。

他的父母、师友、故旧、仇雠,统统化作尘埃,成了这位孤独的神祗心中落满了灰的回忆。他像个窃居人世的幽灵,凡人悲欢离合的一生于他不过是反掌交睫,只是冷眼看着世间不再与他有关的万家灯火,众生百态,栖身在转生木里,独自拂去也曾鲜活的回忆上经年的霜,慢慢咀嚼着为“人”的滋味。

可他始终记得,他与一人还有过化外之约。他独寄人间,虽不曾霜雪满头,心却如同已灰之木,只是细数着流淌过去的长河浮浪,慢慢地,慢慢地等。

尽管他心知肚明岁月不待人,可执念难舍,这是他寓居人间的最后一点念想了,哪怕是要他踏遍三山六水,“把剑觅徐君”(杜甫《别房太尉墓》),也总要看到那人留给人间的最后一笔。

终于,公理破,神魔终与山川草木共朽。

他看到了那人辗转的一生中留下的最后痕迹,不过一句“到此一游”。

到此一游,一代又一代,有的人来了又走,有的人擦肩而过,有的人在风尘苦旅的间隙,若有所感,偶一回眸。

也算是践了故人约。

所有的铺垫都有了照应,所有的伏笔都有了回音。那个叫做奚平的“人”的故事,至此圆满了。

人间成了化外之地,奚平会何去何从,我们无从知晓。但我更愿意相信,失去了“太岁”神龛的奚平,就此洗去风尘仆仆的尘衣,找了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扎根在浓重的人间烟火里,无思无虑地度过几十年的一生,而后在一场颠倒的春秋大梦里,与久别的故人们重逢。

他也会老去,也会佝偻了脊背,也会在午夜梦回时起身凭栏,怅望江头江水声。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白居易《梦微之》)

所幸,天地间的羁旅客,到头来终有一聚。






评论(15)
热度(513)
  1. 共39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鲈鱼堪脍(摆烂ing) | Powered by LOFTER